先自我介紹一下🧁,我是教育學院的,名字很簡單,陳勇。大家已經進學校有兩個月了,兩個月以後我們再來感受一下,再來講這個話題,其實這個話題什麽時候講都不會是很晚。今天給大家講座的題目很簡單,非常老套的一個題目——如何讀大學。
一🏃🏻♂️➡️、 感受大學生活
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,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一下。
我今天早上7:15走到奉賢校區👨👨👦👦,有一種感覺,94年的8月9號,我坐著火車一路向南就來到了這裏。我們對那時候大學的記憶是大學是我們非常非常向往的一個地方,因為在我們那個年齡階段,大學是精英教育階段。在山東考大學是非常難的,考過來也算是非常不容易,父母也很重視💩,出門的時候總歸要說一句安全的話、尊重師長的話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話🤹🏼,現在湖南臺最火的節目也叫“天天向上”,這種口號永遠不過時,而今天也與我們那時候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😩。我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將近十多年了,對我十幾屆的學生有一個總結🛌🏿,現在的大學生是什麽樣子💆🏽♂️,跟我們那時候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?
1.學生的變化
我們發現的確是有很大的不同👶🏻。我們來總結一下。A面可能跟男孩子很像🤷🏽♀️,愛音樂——我們今天有音樂學院的學生在,愛街舞——我們教育學院每年都有一個街舞大賽,為了迎合大家愛跳舞的願望,愛炫🕡、愛秀📛🏃🏻♂️➡️、愛上網🧏🏽♂️、愛混搭,甚至更愛29塊的T-shirt,有很多人想做“非主流”🧜🏿。B面愛星座、愛打扮,也許很多女孩子追求的是“乖乖女”🫱。現在大學生有兩面性格的比較多,這不是說“好”和“壞”的區分,這只能說是時代改變了,我們處於一個好像似乎比較好的時代🤒,但是這個時代也是最壞的。
2🟢、時代的變化
來給大家看一個兩三年前的美國勵誌的PPT,是英文翻譯過來的📁,看看今天的時代到底發生了什麽樣的改變,為什麽說現在是一個最壞的時代?可能有的同學看過這個PPT做的視頻短片🚣♂️,在土豆網上也有它的純英文版,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感到很恐慌,可能我們年齡不一樣🛫,危機感也不一樣。學藝術的和學法政的性格都很慢,走進來的時候都是慢悠悠的⛩,專業可能也有一個選擇性👩❤️💋👨,什麽樣的人到什麽專業去可能也有一個暗示作用,跟今天上午教育和人文學院的學生氣質完全不一樣,這個不是說誰好誰壞的問題🦋。
你們進大學兩個月了,來談一談你們對大學的感覺。
1.大學生活初印象
我們在座的各位可以分為兩類人。一類人🎐:我終於考上大學了👅;一類人:真是不小心落進了上師大🏩,這個好像有點心有不甘。其他的人是沒進來的,沒什麽好說的了。第一種人肯定有一個感受,會這樣想🙆♂️:“這是我新的征程,我躊躇滿誌♖,還有一種興奮感”🏫。但是,兩個月過去了,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到很多同學面無表情,而且開始有頹廢的跡象出現了。有這樣的感受嗎?大學不應該是這樣,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。因為你們的
2.大學生活初感受
用一詞談談大家對大學的感覺——不適應、開始松懈💸、迷茫、失落,更多的人是無聊。特別是學文科的男生更無聊🫶🏽,因為理科如果不好好學是畢業不了,文科好像沒有這個問題😎。所以,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受🧑🏼🦱,總覺得大學應該會是很忙的,但是為什麽零零碎碎地想不起來我要做什麽。因為旁邊有一幫人在影響著你,這一幫人如果是奮進的,你也會奮進📜;這幫人如果一覺睡到8:05,8:10趕到教室❎,那麽你也會變成他那個樣✒️,你是不是這個樣子?自己考慮。
二🙎🏻♂️、大學的潛在危機
我們為什麽現在沒有一種危機感?因為你們沒有看到大學的終點——就業。
現在大學生是飽和的,非常的嚴重🤗🫳。這是真實的照片👳🏽♂️🤲🏽,招聘會時的場景。如果你有興趣的話🦵🏼,這個禮拜六可以到我們的徐匯校區旁邊的光大會展意昂4🧑🏿🍳、萬體館看看那個招聘會的場面🧛🏻♂️,你會被震撼到,人是非常多的🎛!今年對我們師範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一個好消息,據說上海還急缺兩千個職位,所以這個禮拜六在光大會展意昂4有“長三角”地區的教師招聘會,但是這裏面招的很多不是應屆畢業生🆒🐦,他要招專家型的。大學最痛苦的時間就在大四上學期,因為每年我的學生都會在大四上半學期找到我,對我哭🧑🏻✈️,他大學可能就哭過這一次,因為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試中被通知🧞♂️,“我們不需要你”🤌🏿。好多人都這樣,所以有些人一直沉淪下去。如果在大四的時候找不到工作,當變成大五的時候,你們的起點就不一樣了🕵🏻,你就是沒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,如果有應屆生,事業單位全不會要往屆生的。在社會現實裏面,你們可能還不清楚。當然,企業是另當別論的,企業裏面現在也給我一個口號🤸🏼,我有很多學生現在做HR,他跟我講“
現在你可以想一想🚏,如果我們功利地去看四年以後🪤,那麽你該怎樣度過這個大學的生涯?你是要混一混、還是準備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寫入文學史👨❤️💋👨?還是想成為老板🖕🏼、還是想考個研、做個輔導員、做一個公務員?可能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。
但假如你是照片上這個樣子的話——同學教我頹廢🤱🏼,這是我們拍自一個男生寢室的照片🤸🏽♀️,還不如民工——但是現在據我對教育學院的寢室的觀察發現一個問題,好像女生寢室比男生寢室還差😬;通宵在網吧🧜🏻👴🏼,我拿青春賭明天🧑🚒;上課我要補覺,很多同學睡覺是流口水的,那麽“今天你流的口水,將會成為明天的眼淚”——這是哈佛大學圖書館的20條訓誡之一🤟🏿;還有一些人,可能音樂學院的同學願意嘗試——我愛惡搞,今年的人大開始的時候,有人提出上海要成立“男中”👳🏼⚧、“男校”,可能要在八中學試點,一個口號就是“拯救男孩”,因為我們現在的男孩子們缺少點陽剛之氣🧑🏼🚒,跟我們的教育是有關系的🥾,這種照片大家看一下🌠🏄🏻♀️,有點過分了,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🤹🏼♂️,那麽趁早你回到正路上來;還有一種人🚴🏿,大學裏面要這樣過——讓我好累,這句話很經典——一次痛徹心扉的經歷抵得上千萬次的告誡,老師🍁、輔導員說再多也沒用,我不相信🍳,我就是要嘗試一下,有可能很多人就是這個結果🏋️♀️♊️。
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麽你有可能“被大學上了四年”🤰,所以,那麽應該怎麽樣上大學?
我是過來人🏐,我現在是博士二年級🏒。我說說我這個過來人的感覺。
在我94年讀大學的時候,我和那邊的男孩子們其實很像,也很迷茫💸,但是好在我考的是物理系🗳,似乎我們每年都會開除兩個學生,如果我不拼命學習🫳🏼,我有可能就會被開除⚔️,所以到最後留下來的同學只剩27個🍗↔️,有三分之一的人拿不到學位。當時上師大的東校區是音樂學院和人文學院等,西校區是數理學院😦🥷,生命環境與科學學院在的校區🚴🏼♀️,兩個校區有非常鮮明的對比,西部校區在通宵達旦的看書,而東部校區是花前月下。這是94年時候的感覺🙇🏿,當時我們也是被逼無奈🐥✌🏽,也是沒有辦法,學習壓力在那裏🪰,但是今天似乎這種東西好像很淡化了,原來說中國高校是一個嚴進寬出的形式🫰,現在變成了寬進寬出。今年上海的高考率是多少呢?十個人有八個能考上大學,那麽沒進大學的人呢基本上也就……大家心裏都清楚🚝,那麽我們在什麽樣的位置上大家也應該很清楚😟。
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圖,給大家介紹一種理論叫“人生時鐘理論”。可能有的人聽過,這是一個韓國人在一本書裏面寫的🏋🏽,一會兒我把這本書告訴你👍🏽。他把人的一生預設到80歲,依照現在的這個壓力,我對自己活到80歲是沒有信心。他把80歲濃縮到24小時裏面去,你們算算你們現在處於一天的幾點鐘。
有人說大學終於解放了🧑🏿🦳,我痛苦經歷的12年結束了👏🏿,大學就是應該瀟灑、休閑,準備著工作,但是在人生時鐘理論裏,你去對一對,你現在是一天的幾點鐘💇♂️,大多數人應該是在早晨六點鐘🥛,那麽大家舉舉手看,六點鐘誰已經醒過來了?只有三個醒過來了,大多數還在睡夢中🤞🏽,睡著是為了什麽?是為了讓白天更有精神🩳。有的人不需要那麽長的睡眠,他很早就醒過來了,就意味著他比你早幹了兩個小時🤦🏿🚣🏽,或者甚至三個小時的事情👨❤️💋👨。我們教育學院的院長
那麽有人說我現在醒了是不是已經晚了呢♥️?劉翔曾經在第九跑道獲得過世界冠軍,你起得晚無非就是你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跑道而已,但是不代表你拿不到世界冠軍。
大家看過《返老還童》這部電影吧🆔?裏面有一句臺詞🌛:人生,不會嫌太早或太晚,一切剛剛好🧡。如果你現在意識到的話也不晚。所以,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第一本書《因為痛,所以叫青春》,如果是文科的同學應該是聽說過這本書的,是一個韓國人寫的,銷量非常多,在全亞洲瘋狂印刷612次,如果你還有自己的想法,你可以拿來看看,一定會受到啟示👩🏼🚒,今天早上我過來的時候還在看🤸🏿♂️。大學只是另一場旅途的起點,絕對不要認為這是人生的一個終點😢,這個終點是覺醒的終點。這句話大家可能都知道——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夢想的話,活著就當死去。
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學成功的四拼圖👨🏽🚀。剛才我們也看到了,現在的社會是一個“Beta”時代,那麽對於一天能出版三千本書,大三的時候大一學的東西就淘汰的社會👩🏻🎨,我們應該學些什麽⛹🏻♂️?
文科的人應該學經營😯,理科的人是否能夠精通實用技能🤵🏻。所以,在有智商的前提下,我們必須要提高情商,今天走進來的許多同學的情商就不高,可能你們還年輕,還沒有被別人敲打過。還有一個“商”,就是“搜商”🐼,就是怎麽樣在海量信息裏面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,這個能力大家也可以關註👨🏼🔬。還有一點就是需要你有自己獨立的人格,這一點說起來真的很難。
那麽能不能給點具體的建議呢?你們可能都會這樣問。我們從學習的建議、生活的建議、職業的建議說一說。昨天晚上我準備這個PPT🧦,一共做了70張PPT,我的搜商相對較高,我一個晚上就做好了,但是如果有些人是“白手起家”的話,我估計要用很長時間了。
首先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,到底是逃課好💛,還是要去找到學習的樂趣?有人說我不願意上這個課,這個課沒用,我只能說你現在還沒有能力知道這個課有用🤌🏼。
剛才在PPT裏面我們看到有三個能力,一個是搜商,一個是全球交流能力。我們上師大對英語非常重視🧰,到了大三還在學英語🛀🏼,這個在許多外地學校裏面絕對不可能🫅🏽,在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最多兩年⏫,四級考過,英語課就結束了。現在很多大二、大三學生英語四級還沒有考過,需要重視🚪。
1. 自我導向學習
第三個能力就是要學會自我導向的學習。1978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說了,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認字🌅,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🤧。這是1978年文盲的定義,我們78年還在說不識字是文盲,本世紀初才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,我們整整比人家晚了二十年。所以🥍,有空的時候🙌🏼,能不能隨意地多讀點雜書,因為最好的大學是通識教育,應該讓法政的👩🏻🦯➡️、音樂學院的學點高數,讓理科的多讀一點人文的東西,說起這個事情,大家知道上海真正搞通識教育的大學只有復旦大學,有人說上海大學、上交大也在搞通識教育,但是他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通識教育。早在復旦搞通識教育之前🧮,我們有一個副校長叫陶本一,他就想在上師大推行通識教育🫐,但是,沒實行下去,學生有人受不了,很多老師也認為很難推行🌱,因為上師大是上海人居多的學校,單一某種意義上就意味著保守🙎。
2. 學會管理時間
沉迷於網絡遊戲的人,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據🫅🏽,比方說你玩網遊玩到80級的話,你可以看看你可以幹哪些事情?甚至能夠學會一門外語。所以說📶,千萬不要玩網遊🩳,更不能沉迷於網遊,就象癮君子吸了大麻一樣🫀。
給大家看一張照片,這是網上非常流行的一張哈佛大學圖書館淩晨4點的照片。09年的時候我去過哈佛大學參觀,當時他們給我們介紹說旁邊就是麻省理工,麻省理工對美國的貢獻遠遠大於哈佛🛼😯,他們那個大學的首席科學家更多⛰,而我們唯一引以為自豪的是我們有一群瘋狂學習的學生。這張照片絕對是真實的,它同時能夠解釋一句話,哈佛不是神話🏞🧾,哈佛是一種證明👰🏼♂️,是對意誌的考驗🔩❗️。大家知道‼️,哈佛大學🙅🏿,每年招三千多名本科生👢,但是在亞洲只招個位數。這個學校為什麽厲害?因為進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意誌力非常強的👃🏼。與我們圖書館上貼的口號不一樣,在哈佛圖書館上貼的口號非常通俗☣️,這裏有二十條哈佛圖書館的訓誡♢,包括“此刻打盹,你將做夢✪;而此刻學習,你將圓夢”、“狗一樣地學😾,紳士一樣地玩”🐹,當時感觸很深,真的很深⏬。有人說“中國是沒有大學的”✒️🚶🏻➡️,其實這樣說挺有道理的😩,因為我們的大學都是什麽🔁?這裏我寫了一點感受,大家一起來看一下。中國學生是刻苦學習12年,因為我們
3.要有原創精神
09年去過洛杉磯,碰到我的一個學生❕🤜🏿,他帶領著黃浦區的曹光彪小學學生去參加世界奧數比賽🍣,看他樣子就不太開心🤏🏼,他跟我說:“陳老師,我們只得了世界第五”🙇🏼♀️🍯,我說➞:“世界第五?陳老師這輩子也沒這希望了”,然後他說👨🏻🦱:“我們以前都是第一、第二的”,然後我就沒話說了。但是從這個問題看,我們可以反思“為什麽我們小學在全世界第一🖌、第二的?初中第一👋🏼、第二的🚶♂️?足球……當然它有造假的🏄🏻,但是也能夠獲得好成績🧗。但是為什麽一到了成人全部完蛋了☃️?到現在諾貝爾獎也沒有大進展,莫言好不容易搞了一個👨🏽🎤,但那是娛樂大眾的世俗性東西☑️。文學、藝術都是當我們吃得飽的時候才會去解決的,我們吃不飽肯定不會藝術興旺的,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過來的。可是,那種科技、軍事我們都還比較差🖤,有人說中國人有個本事,就是copy能力相當強。修三輪車的都能夠造航母👩🏿🏭,因為他直接拿過來,照著那個樣子就能改造,相當快🐜,但是原創總是不行。
當然還有很多數據,比如說富士康為什麽經常有人跳樓🏄🏿♀️🦟?喜歡跳著玩嗎🌠?人都有求生欲💂🏿,就是因為被剝削的太慘了。一臺iPod出來的話🦸🏻,中國人只賺3美金,日本人賺69美金,299美金的iPod 大多數都讓美國人賺去了,就是有一個理念,有設計,有了喬布斯。當然🧑🏿🏭,喬布斯去世後🤒,iPhone 5“去喬布斯化”一出來股票下跌👋🏿。這說明什麽?成功其實很簡單的,就是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🦇,或者我們換句話說就是,當別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,我們再堅持一會兒,我們就能戰勝他🥉。就是這麽簡單的道理。
如果說我30多歲了還沒有學習完,你們能夠說你們24歲大學畢業就結束了嗎?我到平和雙語學校去參觀👮🏽♂️🧝🏼♀️,他們
1.學會獨立
很明顯,現在該你一個人走了,當一個人走的時候🤦♂️,有一句話很經典,就是“青春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孤獨”。這個孤獨🤓,很多人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,輔導員也許會出現🐶,我們讀書的時候輔導員一個月出現一次,你們現在可能都很煩輔導員,但是有沒有想過被管也是一種幸福。很多人就是因為高中管的太狠,大學不管📃😺,從此沒落。有人管你是重視你,如果我對你視而不見🪇,你想想是什麽?
也鼓勵大家去為青春撒點野,但是要合理合法🏄🏻。
2.學會與同學相處
有一句話——大學同學才是真正的誌同道合的人。有人很懷念小學、初中的同學👩🏼💼,因為那個時代感情很純真,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誌同道合的東西才能夠長久📭。有一句話🪤,翻譯成中文是“生命中我們總是有那麽多需求和渴望👰🏼♀️,但是歸根結底,我們最渴求🧙🏽♀️、最渴望的是被人需要”。等你們再成熟一點的時候🤲🏿,你就會知道如果沒有人要你🛌🏿,沒有人看得起你的話👖,你是非常可悲的👨🏻🦼➡️。
舉一個例子,94年我上大學的時候,我的上鋪是一個很胖的同學⇨,當然現在我也不瘦了🚶🏻♀️,因為我是北方人🛌🏼,跟上海人的很多觀念是不一樣的,甚至有些沖突的地方,那時候我就是一個非常義氣的🧑🏻🍳,我就想好東西就應該拿出來大家共享的,但是他是個上海人🦂,總是躲在被窩裏偷偷吃⚜️,我特別看不慣,跟他搞了四年👩🏿🏫,敵對了四年。但是,很巧的是👩🏼🔬🏐,無間道裏面有句話“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”,你跟他搞了四年就要落在他的手裏,最後,他被分到了徐匯教師進修學院,我在上師大工作🦾,我的學生很多都在他的手裏實習,有的時候經常會有業務來往👩🏽🏫🥇,我第一次去見他的時候很惴惴不安的👨🏽🌾,我想“哥們搞了你四年,你會不會給我穿小鞋”👩🏻🍳,但是見到的時候非常好📌,感情非常深,很有意思,因為我們都長大了🪓,年輕的時候這個看不順眼,那個看不順眼⛹️♀️,其實你要知道,按照《失戀三十三天》裏面的那句臺詞講,我不再要那一擊即碎的自尊,我的自信也全部是空穴來風,我能讓你看到我現在有多卑微🏇🏿,你能不能原諒我?你的這種尊嚴是不堪一擊的🗓,而且那種自信是空穴來風的。你就是看不慣他,你沒有理由🥚,你是不成熟的表現🤣。所以說,大學同學一定要珍惜,你們是做同一個行當,那麽你們一定會再聚首的🏊🏿♀️。如果今天你不能夠把自己的人脈留住,在中國這個關系社會裏面🧑🏿🚒,你肯定是走不遠的🚵🏼。現在當我去求我的很多同學的時候,有現在做中學校長的🕵🏼,有人在教育局裏做的🙇🏿♀️。我只要一個電話打過去👩🏻🔧,根本不要送紅包的,吃飯都是他請我,只有大學同學才能夠有這樣的基礎。
3.推薦讀物
圍繞寢室問題,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——《死亡回憶》,可能有人看過了,這本書也很經典,應該是屬於心理學範疇的,是研究死亡心理學的🔶🚳。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🧎♂️,光看這個封面就感受到這是個黑乎乎的東西,也很嚇人,死亡是非常令人忌諱的👬,特別是在中國。看過《入殮師》吧🤸🏼♀️,講了同一個道理🏌🏽♀️。它(這本書)是會改變對死亡的觀念🦨,大家看過最近放的講吸血鬼的《暮光之城》,有一個鏡頭是這樣子的,她(女主角)看到墻上掛著那麽多帽子,那是一些畢業帽,他(男主角)一次一次去讀書、畢業🍗🧑🏻🎤,再讀書👨🏼🚒、再畢業,因為他不死。法國哲學家弗拉基米爾·揚克萊維奇說過一句話,就是你“不死就沒有生命”,這是哲學母命題,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,“人生的意義在於超越死亡”,把“超越”兩個字劃掉🧑🏻🍳,(人生的意義在於)死亡也是對的😉🏤,如果沒有死亡🤴🏻,人生是沒有意義的,有的人在這樣一個(不死的)狀態下看不到終點(是非常痛苦的)😧,《入殮師》裏面問為什麽我們害怕死亡🔡💅🏻?因為那裏我們從來沒有去過🧛♂️🧋;為什麽我們害怕死亡?因為我們留戀這個世界。所以不留戀👨🏻🦼、不害怕的人就會自殺。《死亡回憶》裏面寫到,“一生幹什麽事情都可以容忍🩼,唯有兩件事情不能做——自殺和殺人”👭。這裏面是將近上百個死過去又活過來的人的真實的筆錄,這是科學✡️,不是小說也不是迷信。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概括為三種東西,一種叫科學⛹🏽♀️,一種叫哲學,一種叫宗教🕞。這本書(《死亡回憶》)是78年出版的✏️,到現在書城有賣的🕵🏼♀️,我相信你看完之後如果你還“活著”,你應該會被震撼到🏋🏼♀️🧝🏿♂️,我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很害怕🤦♂️,因為死嗎⏫🫵🏽,誰都會害怕,但是看完以後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4.正確看待戀愛、興趣和家庭
當然我也不是很傳統的人🔷,大學裏我也談過戀愛。你也可以嘗試著去談一次戀愛,但是談戀愛一定要有正確的動機,一句話說“不以婚姻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”,還有一句話也很好🙉,“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”。如果你是因為寂寞談戀愛的話,勸你不要去,害人又害己,因為一旦走過的路一定都會印在你的心裏🏊🏻♀️,不要小瞧這個痕跡🗼,實際上這個痕跡會影響你一輩子,有良知的人會經常反思自己🧍🏻♂️🔗,實際上再殘忍的人在死之前也都會自己反思。一定要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,還是那句話你“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”。
青春可以培養幾個興趣👩🏽⚕️,這樣就不會寂寞,我有個學生看起來傻兮兮的,他對我說,“
還有一點,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是對你不離不棄的🤶🏿,就是父母,別人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🎤,所以有空的時候別忘了給父母打個電話😽、發個短信🐏,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我們有些人可能還跟父母敵對,當然這種現象非常多🤷🏼,我年輕的時候也是,覺得父母嘮叨🙎🏼,煩呐,這也是我為什麽要離山東那麽遠🙏,山東也有山東大學🧑🏻💼⏺、青島海洋大學,都是很好的學校,就是想要離父母遠點🦸,少點嘮叨,但是有電話啊,一樣(嘮叨)……沒用。
5.鍛煉思維
如果在這樣一個時代裏面,你還是不知道看什麽東西的話,你可以試著去培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🖼🍱。
介紹第三本書——《全新思維》,05年北美暢銷書🦻🏻,它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麽右腦將會掌控未來🧪,同時還告訴我們𓀌,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學會思考,以後也永遠不會思考。它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以後的學生有這樣的思維,叫設計感、故事感、共情感✋🏿、交響感、娛樂感和意義感。這六個感覺🌕,六種思維,全部屬於右腦↘️。所以🤦,我們講以後的趨勢肯定是男人不如女人🛌🏿,因為在生理上🧜🏻🙆♀️,我們(男人)很多東西都比不上女人🔧,思考就是其中之一。1981年的時候因為發現左右腦的分工羅傑·斯佩裏獲得了諾貝爾的醫學獎,他同時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又增添了一個學科叫做腦科學🧖🏿♂️。如果現在想在這方面突破的話🌛,腦科學要搞緊一點。即使不做老師,你也總有一天會成為父母,這本雜誌大家可能也都清楚,就是《時代周刊》,這個是世界上非常權威的世俗性雜誌之一,中國介紹技術和理念最好的是《世界博覽》👨🔧,你們有機會可以多關註一下這個雜誌👃🏽,裏面的很多東西都是世界頂級的。還有一個網站叫做TED,是世界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引領網站,中國有一幫(TED)粉絲天天在翻譯這個東西👆🏽,因為中國沒有創新能力,所以那個網站裏面沒有中國講座。
下面🎱,我們來給大家做一個測試(題目🧑🧒🧒:智商在成功中占得比率是多少🫳🏽?選擇題🤾,有四個選項ABCD),剛才說了情商和智商都很重要✬,大學裏面一定不能忽視情商,大家選那個?(學生選擇不同答案,A,B,C,D)如果年紀大一點的會說🤲,中國高考就是考智商🤹🏿♀️,那麽他就會選A🤦🏻♂️。選C的人呢,是因為不知道選什麽就選C吧,老師早就這麽說過。覺得情商重要的就會選D🦞🤛🏻,選B的人少(呈現題目的答案,不是ABCD的選項)。(學生驚異聲)老師忽悠我啊?腦筋急轉彎啊👨🍼⌚️?如果說你一點想法都沒有,就在這個答案裏面選的話🖕⤵️,我們現在不是考試,我們是講座吧,大家都非常清楚沒有人扣你分吧,(如果你是沒有思考,直接在答案裏面選的話)那麽,你就是典型的左腦思考。這是最新的數據,我們正常人的大腦開發就是只開發了4%-10%,愛因斯坦最聰明🧎🏻♂️,(他大腦開發了)20%。世界對宇宙的了解只有4%-10%,你知道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是多少嗎👼🏻? 1%。所以,中國現在由黃色文明向藍色文明進軍🚋👨🏻🏭,加班加點要造六艘航母,當然💃🏼,可能會要打仗👕,但是中國的戰略已經改變了🤔,就是要向海洋進軍🕴。
這張圖(旋轉的人體的圖片)看過吧?這張圖說明什麽呢?是不是在轉啊⛴?有沒有看著沒有轉的🎯?那你是相對論🦃。有沒有看到兩個方向(順時針和逆時針)都在轉的?(此處有同學回應“有”)現在說真實狀態啊,我知道有同學兩個方向都看到的,我以前也是兩個方向都能看到,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麽了,看不到了🎷。如果看到順時針轉的話,那說明你是右腦在看,如果看到是逆時針轉的話🌀,那是左腦在看👶。如果你不能隨意切換的話,那說明你定勢思維很嚴重了。女人可以左右腦同時思考🤽🏻,男人不可以。按說學音樂的應該是右腦比較強🧍🏻♂️,這邊學理科比較強的同學應該是左腦比較強。很明顯♋️,這本書(《全新思維》)裏面為什麽說右腦將會控製今後的世界?因為現在左腦的工作,計算機完全都可以替代🧉。上海今年開始實行教師資格證國考🚨,但是這次還沒有題目,我們就找了兩個右腦極其發達的人進去考試🤞🏻,考完以後出來把題目全部背出來,一個字都不差。右腦極其發達的人就是有這種記憶能力,過目不忘。但是左腦發達的人🫒,就是劣根記憶,何謂劣根記憶,就是一遍兩遍三遍記不住。
再給大家做個遊戲,請你只讀顏色,不讀字。(圖片:用不同顏色寫的表示顏色的字,學生開始大聲慢讀)(喧鬧聲)好👩🏽🎨,停🧑🏻🦼➡️,我聽到你們好像回到一年級了,在學習生字🌖,你們平時說話都是這樣說的啊?很明顯,這就是左右腦沖突。右腦想說顏色🛖,左腦非要念字。你的切換如果很好的話,這個時候應該會很順的。我們讀字都很順,但是只讀顏色就都很慢了。做這個遊戲什麽目的呢👋🏿🧑🏻?就是要在大學裏面有意識的加強右腦訓練👆🏿。
1.準備——全面學習
都知道要刻苦學習,那麽學什麽?要有自己的選擇🤳🏻,除了學習公共課和你們自己的專業以外😣。我看音樂學院的學生是不是應該學點其他專業的東西🤶,而像我們理科生,這種音盲的人是不是可以學點音樂,K歌之類的♋️。左腦極其發達的人都有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復製別人的成果。馬克28歲擁有130億美元的資產,難道他真的是像那些煤老板一樣去挖煤的嗎,挖了130億?是因為他的這個理念使他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首富👳♀️。當然🛳,這個是神話了,真的是神話。很多人說自己達不到,但是你不去試一試你又怎麽知道🆗?
2.方向——關於職業規劃
要有自己的想法,也不要著急去選好方向✊🏼,因為大一的時候有的已經定位好了👓,像我們教育經管的學生,有一個學生說,“我就是要做這個領域,我畢業以後就是要做一個出色的銷售🍋。”他這樣一個學生🧑🏼🦳🧔🏿♂️,會在暑假裏面找了30個學生為他打工,一個月賺九千。銷售是需要很多能力的,他也具有這些能力。我跟他很熟,我就跟他說👩🏽💏,“人生不是你能夠看得清清楚楚的,你要給自己留有職業的縫隙。”還有一種人就是善變,一會兒覺得這個好,一會兒覺得那個好,左右搖擺⏱。這種人往往會走到一個陷阱裏面,當你選不定的時候就會懶惰,懶惰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,你的命運從此就會變了。
所以🎑,大一和大二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👩💼,是考驗你們大學狀態的兩年,大三上來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了。大學裏面是沒人管你的👨🏿🎤,當然🥴,老師上完課拍拍屁股就走了,所以就得自己靠自己🧑✈️😶🌫️。如果你想要(學習),你跟老師聯系🫅🏻,老師肯定不會拒絕🏘,但是如果你不想要(學習)🩷,那你就隨波逐流吧,四年就被不知不覺就這麽荒廢了🕵️。
3.動力——保持好奇和激情
為什麽哈佛的學生會休閑12年,到了大學再拼命學習🌻?因為美國人知道保持一個小孩子的好奇心和激情,遠遠比我們背什麽唐詩三百首⛹🏽♂️,學那麽多英語要有用的多🧜🏿。因為當(到大學)該發力的時候,你這4年就能夠學到你12年的東西🚵🏼♂️。如果你有好奇心🥍🧑🏽💻,什麽時候學都不晚🤹🏼♂️,就害怕你心已死去🗃,這是最可怕的事情。有的人覺得你很笨,但是有一句話說的很好,“我走的很慢💁🏽,但是我一直在往前走。”這樣你就會慢慢超過他🥁。
現在我們都有電腦⛹️,有人就認為,我有了電腦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全世界地進行交流👎🏻。但是這種交流只是一種假象📢。如果你有時間✦,不妨開一個博客🫒,博客不同於微博,微博是讓我們走向膚淺⚂🛎,可能頂多讓我們學習語法怎麽簡練🪒,去一個逗號,去一個“的”,怎麽把話說得精簡,僅此而已🏄🏻,但是博客不一樣🚴,這樣我們就可以學著去反思自己⛩,寫日記不也是一種反思嗎。
4.資本——學習真本事
要學點真本事😣,不要一上班就後悔,很多人都這樣,當你到單位哭的時候就會後悔為什麽沒有好好學,即使好好學找不到工作,那也和不好好學找不到工作的感覺是不一樣的🤾🏿,我努力了而沒有達成👨🏼💼,這是我的運氣,而我不努力也沒有達成,有人也會認為這是我的運氣,但是不見得,你總有一天會露餡的。關於我們上師大的一點問題,就是好多人的(計算機)一級都考不過,其實就是學一些word, excel的東西🧑🏻,為什麽好多人還考不過?肯定是有一些原因,可能是考試更加嚴格了,但是有一個問題一定要註意,就是大一的計算機考試決定你拿不拿畢業證💆🏽♀️,大一下學期的(計算機)一級考試決定你拿不拿學位證。而且計算機考試每年只有一次👵🏽,即便你讀到大六,你也就最多六次機會。(英語)四級還是一年兩次機會。所以,一定要重視這個事情,學點實際有用的東西還是非常重要的🧑🏽🦰。有的說ppt👃🏼、word誰不會啊,但是我還敢說你真不會,裏面很多東西你都不知道。
還有一點就是要開始關註社會,但是有一點要註意就是關註社會並不是要你投入到社會中去。有些人大學四年就開始想賺錢,當然有好的機會你去賺錢沒有問題,但是絕對不能以賺錢為目的🤷🏼,特別是音樂學院的同學,你們會有很多賺錢的機會,但是你要知道𓀐,你大學裏面去賺錢就是被剝削🚝。這時候,你不妨使自己更加充實一點,一旦你上了班以後再去讀書➝,那個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👨🏼🍼。
還有一點就是不要很快就想著飛🫃🏼,因為路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𓀅。如果想要自我提高,有幾個東西大家可以提前看一下,一個就是公共課程,找準自身定位,還有一個就是積累一些經驗👨🏽🦱。
5.大學生活“三曲線”
這裏有三條曲線給大家看一下🚴🏿♀️😖。
(1)如果說我現在迷茫,我選擇一條人才的加工曲線的話🧑🏽⚖️,早起☠️、堅持自習☣️、經常鍛煉🤚🏼👳🏻♂️,我們在座的各位在大學很多不是鍛煉而是頹廢🧕🏼,抽煙的、喝酒的📎、通宵的,你現在這個樣子😵💫,到30歲馬上就出來了,因為現在耗得起🦏,以前我三天不睡也可以,現在一天不睡都不行。還要有一個學習漸進的過程,從自律自強到自我認同,這是一條人才的曲線🏇🏽。
(2)還有一種就是自暴自棄的,掛科🤛、通宵泡網、拖拉機王,你就自我否定了,你就蹦迪、K歌、賭博、打架🧍,這樣只能重修退學。
(3)還有一種人比較多,就是這種——庸才⌛️🐙。始終在徘徊,看到好的人就我要努力👩🏫,努力幾天🏣,你看別人在打牌了,我也去打兩把再下來,就這樣💡,上上下下🙆🏿♂️,渾水摸魚。這次講座就是跟大家有個交流🎀,畢竟我是過來人。實際上鑰匙還是在你們手裏。我們在做的各位很多都是缺少一個行動力,所以最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,大家可以來看看🗡,這本比前邊幾本都差點🤟,但是也可以看一下。
五↗️、結語
最後給大家講一個故事,作為這次講座的結束。這也是我從百家講壇裏聽到的🤽🏼♂️。大家知道英國歷史上有一個盲人教育大臣嗎👨?(學生回答不知道)這個故事是這樣的🖋,有一個老師,二戰以後他(她)翻自己家的閣樓,然後發現了一堆練習本,這個老師是幼兒園老師,在家裏發現了自己學生的作業本👊🏽👰🏿,而且是在經歷過二戰以後💑,可想而知,做過老師的人都知道這是很興奮的事情🫰🏼。看到這個作業本後,這個老師就不幹活了🍤,坐在那裏看,看看到底是什麽東西🚶♂️。作業本上寫了一篇作文🖐🏿,叫做《未來我是……》,這些作業本就在老師的閣樓上躺了五十多年,所以這個老師就隨便翻了幾本👨👦,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。有人說我未來肯定是公主,因為我長得漂亮↘️;有的說我未來是法國的總統,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,而同班的其他同學最多的只能背出7個;有的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,因為他在海中遊泳的時候🙅🏽♀️,喝了
最後,預祝大家能夠度過一個令人驕傲的大學四年生活!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