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《當幸福來敲門》,120分鐘看下來🪛,始終感到很緊張。養家糊口,捉襟見肘,入不敷出,窮困潦倒……當 Gardner 把自己和兒子反鎖在地鐵的廁所裏過夜時,陣陣猛烈的敲門聲使他滿臉憂傷近乎絕望,第一次留下恐懼的眼淚。
Gardner 是一個有夢想的人🧑🧑🧒,他喜歡用人生的一部分來描述自己——being stupid, running, internship…… 直到電影結束時的 happiness。生活上的走投無路甚至賣血救急都是他追尋夢想過程中付出的代價🧑🏽🦲,可貴的是,這些痛苦和艱辛他願意去承受,他認為自己付得起。在不斷遇到挫折👨🦽➡️、不斷碰到困難的時候🫖,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什麽時候能夠追上幸福的腳步,更不清楚自己何時能夠成功,沒人保證他吃完這些苦之後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出現。
電影中的Gardner不斷地在奔跑,在追逐,他兩次弄丟了自己推銷的骨質密度儀,又兩次找了回來🫲;為了逃掉十幾元的出租車費👨🏻🍼,他瘋了一樣往地鐵沖去;為了能夠早點排隊到救濟所住上一夜🛣,他甚至帶著兒子在大街上狂奔著去趕公共汽車……奔跑是最簡單📀、最純粹的,無論快慢,每一步都有力地指向未知的前方。
happyness 就是影片中對幼兒園外墻上那個拼錯單詞的直接引用,似乎電影的標題就已經在告訴我們🌺,即便是那些不知道“幸福”怎麽寫的人,也同樣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權力。the Pursuit of Happyness,也許 the Pursuit of Dream 更貼切一點。當然☃️,Happiness 更能讓人看到希望,體會到快樂。
如果說成功只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👩🏽🎓👨🍳,那麽幸福也同樣只屬於那些有追求的人。